"是奥密克戎变异了,还是专家变异了?":中国放弃"清零",困惑与假消息蔓延

经过近三年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近日,在罕见的全国抗议活动后,中国官员取消了大部分相关政策。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现已成为过往。

与政策转向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公共卫生专家的观点转向。自 2019 年底在中国首次发现新冠病毒以来,中国政府依赖专家们传递信息,而现在,面临可能到来的巨大感染潮,他们的信誉岌岌可危。

两个月前,"清零"政策的主导者梁万年博士表示,中国"不能容忍"大规模的感染潮。而这个月,他说,"目前的病毒更加温和了。"

如果梁万年意在提出适当放松防控制度,那么另一位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因抗击"非典"疫情而声名鹊起的呼吸病学学家钟南山博士则就该病毒提出了完全误导性的观点。他从5 月份鼓吹中国的大规模隔离策略,到本月告诉一家官方媒体,他尚未看到任何新冠造成明显长期器官损伤的病例。

许多研究表明,新冠或导致慢性健康问题,包括心脏问题和脑损伤。

钟南山还表示,78% 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患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次感染。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再次感染的免疫保护会急剧下降,大多数人每隔一到两年就会再次感染。

"是奥密克戎变异了,还是专家变异了?"

这一转向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帖子将包括梁万年和钟南山在内的几位专家在国家政策变化前后的电视发言并列,获得了超过十万次浏览。

"是奥密克戎变异了,还是专家变异了?" 一位发帖者问道。

并非所有公共卫生和医学专家都改变了他们的观点。早在上海因疫情爆发停摆数周之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即表示,应该放宽"清零"政策。这一观点最初在网上引起了一些攻击,尽管现在人们开始赞扬他面对权力时的直言不讳。

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吴凡,曾因坚持上海不能封城而出名,如今人们在网络上向他表达歉意。

政策转向之余,网上的大部分讨论已经转移到如何处理政策变化的后果,包括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有点像在黑暗中飞行"

近日,未经检验的抗击新冠疗法再次流行起来。一位中医内科医师,身为享有盛名的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推荐了一种未经证实的方法,即每天用冰盐水漱口。这令网上的评论者感到困惑。"用盐水漱口两年前不是被辟谣过吗?难道冰盐水有不同的效果?" 一篇博客文章这样写道。

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地方政府建议用橘子皮和罗汉果泡茶以预防感染——这两种都是中药里的常见成分。钟南山博士几周前说,他还没有发现任何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新冠感染。

对德克萨斯大学媒体研究和社会学副教授陈文泓来说,现在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让她想起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开始传播时的气氛,"有点像在黑暗中飞行。"

信息鸿沟

根据2020年进行的调查,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官方媒体和卫生专家是最值得信赖的新冠信息来源。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表示,由于大多数人无法访问全球互联网,除了官方媒体及其社交媒体账号矩阵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他说,市场化媒体有可能提供更好的信息,尽管其影响力无法与官媒相比较。

此外,非官方媒体机构容易受到政府的打压。"丁香园"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健康科普网络媒体,致力于辟谣关于健康的迷思。它批评过政府对中医的推广以及"清零"政策。但今年8月份,其账号在主流社交媒体上被禁言。它在中国流行社交媒体微博上的账号至今没有更新。

另一个挑战是,中国新闻媒体经常将英文来源的新冠错误信息翻译出来并与读者分享。"[消息来源] 是否有信誉并不重要,"黄严忠说。"他们发现任何可能对他们有用的信息,就开始把它翻译成中文,并开始传播,然后这则信息就变得广为流传。"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党报《环球时报》如何引用英国小报《每日邮报》中的误导性报道。该报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暗示疫苗制造商摩德纳公司制造了新冠病毒。《环球时报》广泛引用了这篇报道,用它来攻击其他关于病毒起源的未经证实的理论,包括暗示病毒从武汉病毒研究所泄露的理论。其他较小的社交媒体帐号根据报道制作了视频,将"英国媒体"放在头条里。

海外信息不仅来自报纸,还来自生活在海外的数百万中国人。

"在这里华人侨民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与国内的同胞们分享他们个人的新冠经历," 陈文泓说,"他们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那么严重。"

她指出,虽然研究人员和记者经常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表述,但许多农村居民,通常是老年人,主要依靠电视和生活在大城市的家庭成员来了解情况。许多人对疾病的承受力更弱,他们生活在医疗资源稀缺的地方,并且不擅长在社交媒体上查找信息。

陈文泓说,随着新冠感染从大城市迅速蔓延到城镇和乡村,中国政府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向最脆弱的人群传播符合医学的公共卫生信息。

不过,陈文泓和黄严忠都表示,现在评价卫生信息的转变所带来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对下一次大流行的影响

公共卫生信息的突然转向并不是一个新的挑战,也非中国独有。在大流行的不同阶段,许多国家改变了卫生信息的传播口径。早期,关于口罩和面罩是否会减少病毒的传播存在很多争论,包括在美国。

正如 NPR之前报道的那样,公共卫生当局向公众传达的信息并不完全基于科学——许多也是基于文化和务实的考量。

陈文泓说,科学家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需要进行一些自我反省。"如果我们知道政治将对公共卫生和科学产生影响,我们该如何行事?我们的职业伦理又是什么?"

"当下一次大流行来临时,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最好的?"

Michaeleen Doucleff 和 John Ruwitch 对本文报道亦有贡献;Aowen Cao翻译。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Reposting this article is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We will make corrections or deletions as necessary. Thank you.